生物医药,没有合纵,只有连横!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作者 |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常秉钊
新冠疫情的全球爆发让人们更加意识到,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作为突破疾病困扰与封锁的希望所在,生物医药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由无锡市政府主办,包括医药企业、投资机构、科研院所在内,多家机构共同协作支持的“2021太湖湾生命健康未来大会”,将于2021年4月21日至23日在无锡君来世尊酒店举办。
值此契机,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对无锡市三个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进行了实地探访,包括滨湖区马山国家生命科学园、惠山区生命科技产业园以及新吴区的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I·Campus)。通过采访座谈、现场考察等方式,对行业发展及产业状况进行调研,以期促进无锡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群雄环伺
提起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人们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它所谓“三高一长”的特性,也即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与长周期。
但是这样的难度与风险,却并没有浇灭各城市对生物医药的兴趣与热情。截止2019年底,全国387家国家级产业园区中,有193家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占比将近一半。
无锡马山生命科学园
长三角地区是国内生物医药产业最为集聚的区域之一。仅就江苏省而言,几乎全部13个地级市都将生物医药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那么,无锡在生物医药产业合作发展中的特色与优势又在于哪里?特别是位于产业资源富集的长三角,它又有怎样的独特性呢?
从调研与采访结果来看,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于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完善。
这种基础设施,首先体现在平台型企业与园区的建设投入。无论是本地孵化出的药明康德,还是后来引入的保诺科技、观合医药等公司,无锡现已聚集了一批覆盖各类创新药全周期、全流程、全方位的研发外包服务企业。而在惠山生命科技产业园,管理方更是根据园区内的企业需求,投资购置了公用的实验仪器与设施。二者都为新药研发转化降低了投入成本。
此外,除了硬件,城市所能提供的“基础设施”也包括公共服务、产业政策、营商环境等软件。在采访中,很多企业负责人都对无锡市各级政府的行政效率、产业政策与服务水平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
无锡另外一项不容忽视的产业优势,那就是制造业基础。
在滨湖区的马山国家生命科学园,谈到园区的第二次转型,管委会主任刘焕十分自信地表示未来将会瞄准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这样的方向选择背后,固然有生态保护与产业用地局促的限制,但同样也是出于对无锡制造能力的把握。
滨湖区马山国家生命科学园管委会主任刘焕
博慧斯生物就是坐落在马山的一家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企业,专注于糖化血红蛋白体外检测设备。公司负责人刘岩就表示,无锡的制造业实力为公司生产提供了非常强的支持,其中一款产品有近60%的元器件就来自于无锡当地。
无锡博慧斯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作为百年工商名城,无锡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护城河”,还在于其雄厚的制造业基础。特别是无锡拥有入选国家工信部先进制造业名单的物联网产业集群,随着近年来医疗器械的智能化趋势,其前景更加值得期待。
第三项优势则出乎很多人的想象,那便是人才。
尽管,相较于周边的上海、南京、乃至苏州,无锡在生物医药科研院所数量上并不占优势。但是所谓优势并不是指人才的集聚状况,而是指对人才的吸引与留存能力。
生物医药产业企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且需要维持团队的相对稳定。与一线城市相比,无锡有更开放的落户条件、更低的房价与生活成本、宜居的自然环境,还能够保证相对不错的城市生活质量。这些对于准备长期在此稳定工作生活的高学历人才而言,都更加友好,也更具吸引力。
采访中,保诺科技的相关负责人就提到,在无锡落地后,很多在北京、上海的同事主动要求调入,校招中无锡的吸引力也并不弱于很多一线城市。而今,保诺医药在惠山的人员构成中,博士占5%,硕士占50%以上,95%的员工本科以上学历。
保诺生物科技无锡研发中心实验室
特殊行业
但是随着对生物医药产业的了解不断深入,就会发现,各个城市、园区之间千帆竞渡的局面背后,区域合作要远比竞争更加重要。
之所以这样讲,在于生物医药产业的几个特殊性:
首先,生物医药产业有着繁杂且专业的细分领域。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化学药品与原料药制造、现代中药与民族药制造、生物医药关键装备与原辅料制造与生物医药相关服务,都算作生物医药产业范畴。
而人类发现的疾病名称有上万个,且这一数值还在不断拓展。也就是说,根据所针对的疾病与医疗项目不同,上面的每一子分类下又可产生无数分支。
这一方面说明,即便园区、企业众多,但在细分领域深耕,也会稀释竞争强度。另一方面也说明,任何区域想要以大而全的产业规模占据优势乃至垄断地位,都是不可能的。
其次,是能够制约产业发展的决定性要素太多。生物医药的产业,上游关联着最前沿的科学研究,下游关乎工业化生产的众多步骤,其中还需要临床病历和试验。
在一款药物或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到上市的过程中,技术人才、实验室与设备、行政审批、土地、资本、合适的临床医院等等,每一项都足以成为决定或限制药企布局的原因。
这也就决定了,不存在一个区域能够满足所有条件。因此一家企业选择落户某地,是综合考量的结果。并不像其他的很多行业,政府招引与政策给予能够对企业决策造成较大的影响。而几乎所有生物医药企业在达到一定规模后,也必定会选择跨区域乃至跨国发展。
费森尤斯卡比华瑞制药
此外,就行业发展来说,近十年来,一批从事新药研发外包服务的企业扩展壮大,使很多研发工作能够以分工方式来进行。这样,让整个行业能够承担更多的风险,也支持了更多的创新。
同时,我国为了鼓励新药研发,也开始实施药物上市许可证持有人制度,也就是说允许注册与生产的主体相分离。这也让研发与生产等不同步骤之间分工合作,在制度上成为了可能。
“连横”而非“合纵”
正因上述的几点原因,能够看到,生物医药行业不仅不是一个地区间你争我夺的激烈赛场,反而需要更紧密的合作。
近来,很多城市流行做“产业链招商”,也就是将某一类产品从研发、原材料加工到产品生产的整个上下游的集中到本地,以产生集聚效应。这种模式更像是打通产业链上下游集聚的“合纵”。
但无论客观情况还是行业趋势都表明,生物医药显然更适合区域之间打破壁垒、资源共享、各展所长的“连横”。
不过,各展所长、强调合作,并不意味着区域之间不能通过对标寻找差距。要承认,相比于上海张江与苏州工业园区这些先发区域,无锡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还有一定差距。那么,所欠缺的是什么?
在谈到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时,新吴区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总经理匡宏曾提到了园区运营的3.0版本,也即从出租资产到参与股权投资,再到形成品牌输出。前两者可以说无锡的园区都已有所尝试,而最终一步却还没有形成。
新吴区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总经理匡宏(右一)
确实,也只有形成品牌,才能更多地被行业内寻求发展的企业与团队看到看见。特别是在国内数百家产业园区中,只有打响品牌,被更多看到,才能脱颖而出,更好地展示自身的优势与特性。进而招引到更多有相应需求的企业与团队进驻,形成园区与产业的良性循环。当然最终的目的,还是在于让自身更好地融入到生物医药产业合作之中。
而今,国内新冠疫苗的接种人数不断上升,国产疫苗在保护公众免受病毒威胁的同时,也让更多人对我国的生物医药行业树立起信任、自豪与希望。而疫苗的诞生,是无数科研院所、企业与区域共同合作的结果。
或许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它们也在竞争,只不过不是面向彼此,而是面向时间与疾病。这值得着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每一个城市,深思与借鉴。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研究员陈莹,助理研究员赖镇桃对本文亦有贡献。)
作者 | 常秉钊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编辑 | 荣智慧
排版 | Macco
图片 | 常秉钊 部分来源于网络
南风窗·江南智造总局 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常秉钊
微信号 : qwer_142587
(加微信请注明来意)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创立于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江苏省无锡市,由被誉为“中国政经第一刊”的《南风窗》与长三角区域新锐无锡经济开发区联合共建。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专注于长三角新兴产业发展、区域一体化和城市营商环境改善的研究与观察,在中央权威政策解读、政商学媒“四维一体”资源对接、区域发展战略第三方咨询和城市及企业品牌传播等领域,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提供一流的智库服务。江南智造总局为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滑动查看更多
南风窗·江南智造总局 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商务合作: 0510-8810272、nfccsj_zym@126.com
投递简历:dinglq_nfc_wuxi@163.com
点击在看,分享您的新“智识”